[回到版面]
回應模式
名 稱
內 文
附加圖檔[] [] []
類別標籤(請以 , 逗號分隔多個標籤)
  • 可附加圖檔類型:GIF, JPG, JPEG, PNG, WEBM,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
  •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。
  •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、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
  • AA可使用 [aa][/aa] 防止變形
  • 鬧板、攻擊性發言、煽動性發言請無視(回應者也無視),並使用del向管理員回報。

檔名:1719395279012.jpg-(5 KB, 130x190)
5 KB
無題無名2024/06/26(三) 17:47:59.137 ID:V96DakeoNo.24680811del
在國際積體電路設計自動化(EDA)領域地位崇高的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,提到一篇3年前的《自然》(Nature)論文,就激動起來,在電話裡滔滔不絕罵了半個多小時。

「他們『AI can do everything』的態度,很瞧不起我們EDA這個領域,」他憤憤地說。

事情的源起,是這一波AI革命的原點。2016年,Google旗下DeepMind的AI圍棋程式打敗世界棋王,因此一鳴驚人的強化深度學習技術,下一個挑戰目標,竟是半導體業。

當今先進晶片放入數百億顆電晶體,得依賴多位工程師用EDA軟體設計出效能最佳的實體擺置法,再刻在光罩上開始生產,這個稱為「佈局」(floorplan)的過程,有點類似下圍棋,但遠為複雜,先進晶片的佈局變化超過10的10萬次方,正是適合Google的超級難題。

結果,Google研究團隊2021年在《自然》期刊發表論文,宣稱以AI技術在6個小時內,完成業界花幾個星期的線路佈局,並已經用來設計Google自製的AI晶片TPU。

在全球EDA學者眼裡,這篇侵門踏戶的論文漏洞百出、誇大效果,Google還以商業機密為由,隱瞞部份關鍵資訊。大老們因此群情洶湧,要求《自然》撤下該論文,張耀文也是其中之一。

但他承認,Google將AI導入EDA產業,「方向、整個架構,還是很有貢獻。」

看來AI目前還是先取代資工系比較有可能,電機電子要比較久了
類別: 半導體 回應: 在新分頁回應

無名2024/06/26(三) 17:50:06.213 ID:..9mWI1wNo.24680827del
張耀文跟張耀揚是什麼關系?
無名2024/06/26(三) 17:51:01.742 ID:bYO03dMcNo.24680835del
剛才聽到新聞
學生受到AI熱影響 選理工比較多
選廚師的變少

所以理工科也只剩一個AI嗎
無名2024/06/26(三) 17:55:51.306 ID:fiRxly2cNo.24680885del
>>24680835
未來到外太空就不怕被AI取代
機器人和AI在太空都有維護和能源問題
人類反而比較便宜
無名2024/06/26(三) 18:04:29.972 ID:oE6hgLDQNo.24680968del
檔名:1719396269838.jpg-(234 KB, 952x1988)
234 KB
>>24680885
>>機器人和AI在太空都有維護和能源問題
>>人類反而比較便宜
沒事
成本問題交給中國奴隸就搞定
現在中國不敢發動戰爭也是知道列強都在覬覦他的便宜奴隸
所以遲遲不敢打台灣
打下去=八國聯軍活動復刻
支那人就是下一個世紀的黑人奴隸,撿棉花那種
無名2024/06/26(三) 18:09:10.170 ID:vwHq6i8sNo.24681008del
檔名:1719396550031.jpg-(75 KB, 799x542)
75 KB
再刻在光罩(照)算不算一種牙通牙

無名2024/06/26(三) 18:16:30.000 ID:87hb7bAcNo.24681088del
>很瞧不起我們EDA這個領域

自稱半導體業最難領域,結果最先被華為突破

真地活該被看不起

【刪除文章】[]
刪除用密碼: